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欢迎访问中国尊龙凯时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乡村振兴六问(一):重中之重有多重?全面推进向哪进?
      教务部 2021-09-30

          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三农”为中国的革命、中国的尊龙凯时和中国的改革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战争年代,农村包围城市;尊龙凯时年代,农业支援工业;改革年代,农民服务市民。战争年代,千千万万农民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尊龙凯时年代,计划经济时代工业原值的百分之九十多都是来自于农业的剩余。今天我们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2020年底,联合国调查设了41个大项、207个中项、666个小项,对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工业进行摸底,只有中国把这个表填满了,没有第二个国家。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工业体系是世界上最完备的,这都得益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贡献。中国的改革发源于农村,2.8亿农民工在给城市作贡献,城里现在那些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报酬最低的活,都是农民工在顶着。可以说一旦农民工从大中城市撤出,这个城市可能会难以运转,这些工作就没人干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已经结束了以农养政的时代。几千年以来,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每个王朝都是靠农业税养活这个国家,养活这个王朝。没有农业税,这个国家、这个王朝就不可能存在。今天我们已经结束了这个时代,2006年农业税宣告免除,我们已经进入了以工养政、以商养政的时代。因此今天我们要推进乡村振兴。国家已经出台了乡村振兴促进法,这个法可以说是国家宣誓、国家宣言。
        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基本上是同步推进现代化;发展中国家有二元制度的可能就是中国和朝鲜,其他国家都没有城乡二元制度。和非洲、南美那些落后地区的乡村不一样,我们是文明型落后,他们是原始型落后。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活化传统、继承传统,又要发展现代、接续未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古今中外没有成例可鉴、没有成规可循,需要我们很好的探索。


      01


      第一问:重中之重有多重?


        2003年党中央首先提出三农工作是我们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后来又提出是全国工作、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重中之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口头禅,但要落实起来很难。席大大总书记说,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发生战略性转移,转移到哪儿了?那就是转移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成为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重究竟有多重?怎么看这个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应从两个层面上去看,一个是从纵向上看所处的历史方位,一个是从横向上看所处的时代坐标。从纵向看就是大历史观,改革开放以来,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起了很大作用,但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是4台威力巨大的发动机的推动。

      第一台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率先发起的家庭承包经营,不光是解决温饱问题,家庭承包充分释放家庭能量后,农民手里有了余钱,就走出第一产业,进入二三产业,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最活跃的时候占据我们经济的半壁江山。乡镇企业的活力被城市国有经济发现,就借鉴了乡镇企业的做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也活了。高层智慧者就发现其中有一个奥妙,那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所以就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么一个构架,过去的传统观念,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在那个时候要突破这个观念很难。邓小平同志非常伟大,一句话就把这个扣解开了,他说市场经济是人类共同的文明,社会主义也可以拿来使用,因此今天我们才得以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制度。小岗村的家庭承包经营,从逻辑上起到这个作用,有这么一个价值。
      第二台发动机就是恢复高考。没有恢复高考的人才储备,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培养的几千万大学毕业生,1000多万研究生,这个人才储备带来的效果,就是各类人才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
      第三台发动机就是对外开放。借鉴人类文明300多年的科技进步,我们的科技从跟跑到并跑,有些领域我们现在已经领跑,像量子、科大讯飞,这都是走在前沿的,特别是我们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也得益于引进,没有引进、没有弯道超车,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
      第四台发动机就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效益,可以用“56789”概括。“5”就是财税贡献率50%以上,“6”就是占GDP的份额60%以上,“7”就是科技成果创新率占70%以上,“8”就是就业人数占80%以上,“9”就是企业的个数占整个企业个数的90%以上。民营经济的活力对于推进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需要新的动能转换,党中央、国务院就给我们又打造了一台新的发动机,那就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将是推进中国发展的第5台发动机。乡村振兴带起来的消费能量,可以说不可估量。中国在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一个战略储备就是乡村消费,乡村有七八亿人,消费如果启动,将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一个力量。不管科技多发达、社会多进步,消费才能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美国20多年前就号召各州修高速铁路,中央拿90%的钱、地方拿10%,到现在没有修起来,原因在于没人坐、不赚钱。我们的互联网应用发达,就是因为人多,有这个消费能力。所以个人觉得,乡村振兴应当是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五台发动机。

        从横向上看它的时代坐标。首先我们当前面临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

      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乡村振兴就是关键战略。不平衡就是城乡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是乡村的不充分,乡村振兴了,这个矛盾和问题就解决了。

        第二是我们要尊龙凯时强美富中国。席大大总书记在2013年农村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深刻阐明了中国的强美富与三农强美富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三农的强美富,就没有中国的强美富。所以要尊龙凯时强美富中国,乡村振兴又是关键战略。

        第三是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尊龙凯时现代化强国,短腿就是三农,短腿不加长,第二个百年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所以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乡村振兴又是关键战略。只有乡村振兴了,这个短腿才能加长。

        第四是前不久席大大总书记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把乡村振兴提到民族复兴的高度。中华民族要复兴,没有乡村的振兴不行。要实现民族复兴这个梦,乡村振兴又是关键战略。

        第五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乡村振兴又是关键战略。世界格局现在风云变幻,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产业,因为14亿人,一日三餐,顿顿不能少,这是铁律。农业这个压舱石不把它稳住,我们应对世界风云变幻就没有底气。守好压舱石,乡村振兴就是关键战略,这就是乡村振兴的时代坐标。

      02


      第二问:全面推进向哪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哪推进?从宏观上看,就是要实现两高、两宜和两富,这是总的战略目标。两高就是农业高质高效,两宜就是农村宜居宜业,两富就是农民富裕富足,富裕就是物质生活,富足就是精神生活。要落实这个宏观战略总目标,微观实践上就是要开发三农三多,就是农业的多种功能、农民的多项技能和农村的多元价值。

        农业有6大功能。中央一号文件2006年就提出来了,食物保障功能、就业收入功能、原料供给功能、旅游休闲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

        食物保障功能今天比任何时候都严峻,因为人对吃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过去我们是吃饱就行了,后来要求吃好,好了之后还要求吃出营养。今天不光吃出营养,还要吃出健康,对身体、对健康没有直接好处不行,要实现这么一个社会的消费需求还是比较困难。食物保障功能任务越来越艰巨,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我们占世界人口的18%,但是耕地只占9%,淡水资源只占世界的6%,用9%的耕地、6%的水养活18%的人,压力非常大。满足我们现在的农产品需求,需要有35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但即使算上复种面积,我国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也只有25亿亩,还有10亿亩缺口,这就是我们的现实。耕地资源的约束使粮食安全、食物安全成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就业收入功能。中国是一个农村大国、农民大国、农业大国,不管到什么时候都需要有农业,就业收入对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城市化哪怕达到百分之七十、八十,还要有几亿人在乡村生活,更何况现在城市病越来越重、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城市里退休老人都可能要到乡村去找一个山清水秀、空气新鲜的地方生活。几亿人在乡村生活,他们的就业收入永远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原料供给功能。现在全世界的粮食消费结构为4:2:4,人的口粮有4成,畜禽饲料用4成,2成是工业原料。我们的医药、化工原料好多都是来自于粮食,汽车加满一箱乙醇燃料大约需要400斤玉米才能生产出来。饲料需求量比人的口粮增加速度要快得多,我们现在粮食消费已经越来越少,肉、蛋、奶直线上升,肉蛋奶都需要转化,对这个原料供给功能是一个无限需求。

        生态保育功能。经济学家把产业分成一二三产,只有一产保育环境,包括城市的栽树种草,都属于大农业的范畴。从空间上看,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600多个城市占地只有6万多平方公里,加上县城、乡镇所在地建城区,面积大约是12万多平方公里,再加上许多开发区和其他尊龙凯时设施、水利等尊龙凯时用地,也不过是20万平方公里,在960万平方公里这个份额中比例很小,其他都是乡村,生态环境保育面积非常大。

        旅游休闲功能。旅游休闲是从100多年前的法国、意大利开始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到日本、韩国,包括我们的台湾,90年代中期进入大陆,现在已经是乡村中一个非常红火的产业。但不是到处都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全国调查只有5%左右的乡、村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村村覆盖。如果有这样的条件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养生养老,将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产业。未来老龄化率越来越高,城市退休的人都想到乡村去找个地方生活,所以这个产业未来会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产业。

        文化传承功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主体是乡村文化、载体是村庄。所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守好我们的传统文化。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三个都没有了,只有中国延续到今天,为什么,就是农业文明没有中断。农业文明时代,农业一中断,国家、民族、王朝就会消亡。我们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就是由于农业文明的薪火相传,文化传承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那些小事上的传承,应包括思想理念、思维方式和优秀制度三大方面:一个就是思想理念的传承。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中国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叫农业哲学思想,被西方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类文明的黄金定律。不管做什么事,不符合这六个字就很难做成。这种思想理念我们一定要继承。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中国农民做什么,他都从一个基本的思路出发,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是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世代积累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不遵循自然规律,不能适应自然,就会出问题。还有一个制度传承。几千年以来,乡村中积累了许多优秀的制度,这些制度的传承我们应该很好地挖掘。比如江西万载县有一条小河,100多年前河两岸的人就成立了一个用水协会,谁家几亩地用多少水,什么时候谁先浇、什么时候谁后浇,这个制度非常完善,100多年后的今天都还在用,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陕西大荔县有个“丰图义仓”,慈禧太后给它题名“天下第一仓”,粮仓的防火、防盗、防鼠、防虫、防潮、防雨、通风等综合功能设计得全面且科学合理,全县50多个村每村在这里都有一间粮仓,丰年的时候,大家把余粮放到粮仓,灾年的时候再下发给受灾的民众。历朝历代官家都设常平仓,像现在的国家储备粮库,丰年收储灾年放粮,从而实现有求有供平抑市场粮价。“丰图义仓”的价值就在于实现了民间自救,不单单依靠国家。这都是很好的制度,乡村社会在几千年的积淀中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自治制度,把一些优秀的制度发掘起来、传承下去应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第二个就是农民的多项技能。为什么要培养农民的多项技能?年轻人现在都知道有种称呼,叫斜杠青年,向外介绍自己的时候,有几个斜杠,就掌握多少种技能。中国的农民因为人多地少,必须兼业,这将延续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不兼业,光靠一亩三分地难以发展起来,所以兼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今天必须培养农民的多项技能,农闲的时候要有地方去打工,能挣点土地之外的钱,这样他才能发展。三产融合,发展乡村二、三产业,不是为了增加GDP,就是为了使在家种地的农民,能够在农闲的时候就近就地打工,能够增加收入,使他们安心种地,不然光靠土地,收入难以增加。让种地的农民们能就近就地兼业的关键在于,一是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培养农民兼业的技能。

        第三个就是农村的多元价值。今天的乡村已经和过去的传统乡村不一样,今天的乡村具有多元价值,首先要保障三大安全,这是对全社会最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所有食物都来自于乡村,这个量有多大?我们知道现在最热门的产业——房地产,每年的量有十几万亿,我们食物消费跟房地产差不多,每年都有十几万亿,但是买一套房子可以用三代人,三代人就消费这一次。而食物消费年年都需要这个量,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增速很快。可见乡村的食物保障功能潜力是多么巨大。第二生态安全。960万平方公里,城镇什么都加上才20万多一点,剩下的全是乡村,没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生活质量那么高。第三文化安全。有人说文化还有什么安全?文化安全非常重要,文化如果中断了,那么这个民族可能渐渐就会消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乡村文化尊龙凯时可以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

        除此之外,旅游休闲、养生养老功能越来越活跃,因为人类的消费或者叫财富积累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理论家研究人类的财富积累已经进入第五阶段,所谓财富积累就是有钱朝哪花。第一阶段是土地,有钱就买地,拥有土地资源,财富才能有更多的积累,第二阶段是机器,第三阶段是金融,第四阶段是教育开发智力,今天进入第五阶段健康养生。对有钱人来说,无论多贵,只要说对健康有好处,不惜代价。现在传销、推销保健品,受骗最多的就是那些离退休的老年人,健康养生已经成为财富集聚的新的潮流。想要找一个养生养老的地方,首先是环境要好,空气要新鲜,这个地方在哪?肯定不在城市,肯定在乡村,康养功能的凸显,应该做足文章。

        再一个就是应对突发事件,只有乡村才有这个功能,特别是应对人类无法招架的、突如其来的新情况。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好多有钱人举家到山清水秀的地方生活,不住在城里。这应该是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的事,不要觉得就是玩笑,这种难以应对的突发性灾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从SARS非典一直到现在,有越来越多人类无法应对的问题。城市相比乡村承受这些灾难的能力非常脆弱,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载“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外界发生什么变化都不知道,但是人在那儿生活得很好。乡村就有这么一个自我封闭的内循环功能。

        (作者刘奇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