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文空间格局是中国本土规划中极具智慧的创造,“守正开新”作为其保护传承的一种重要理念,强调守护文化根基、保护传统格局,并结合时代变化营建整体协同的新格局,开创新境界。
#1
何谓“守正开新”
中国数千年的规划实践形成了有机融织自然山水、重视人文空间尊龙凯时的山水人文规划传统。建立一个上承中华文化义理,下通山川人物,融会并超越生产、生活使用功能且极富地方个性的山水人文空间格局是历代规划者的重要使命。中国先贤坚守、传承,代代赓续,历久弥新,不断创新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由此形成守正开新的营建理念。古人所云“欲能开新境,专于正者,其境易穷……而守正不知变者,则亦不免于隘也”,便蕴含此义。历史文献中亦有“守其正而通其变者,善也”“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赓续以终之,至于后世”等诸多记载,其意相通。
▲ 附宋三城图 [引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江都县志》]
“守正开新”作为城乡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累代赓续的一种重要本土营建理念,秉持“和美离伤”的整体观,以山水人文空间格局构建为媒介勾连往来、整合新旧空间,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历史格局,经营控引山水的新人文空间,构建新旧协同的整体格局,延续城乡基因和地方风貌,以此维系社会生活并凝聚人心,不断提振城乡境界。其中,累代赓续的保护传承手法多样,或重视保护历史山水人文要素,维育生态基底,标识文脉空间,以“为后人观览”;或在历史格局中新增人文空间,充实空间序列,维系人文秩序,以“壮观瞻”“增形胜”;或将历史轴线向新城延伸,设置一系列标志空间,塑造一体化格局;或在新城尊龙凯时中,尊承旧法,并置新旧轴线,广增新势,“承先人之志、传人文之义”。纵观我国各地实践,城乡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营建不断继承与创新,先民恪“守土之责”,抉“前人之清芬”,扬“渐湮之美迹”,积累了诸多经验。
#2
“守正开新”的传统实践
结合历史文献、古迹图以及实地调研可知,“守正开新”的中国城乡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营建在各地应用广泛,积累了诸多经典案例。例如江苏扬州“逐水而城,历代叠加”,营筑不辍,唐代继汉广陵城为子城,宋保护唐子城遗址,并复增堡城(宝祐城)“以壮广陵之势”,形成三城相连的整体格局;北京密云,由于“城郭漱隘,不足以容畜民庶”,城东扩建新城,营立新轴,形成“双城并峙,势若连云”的空间意境;贵州玉屏,明筑城时初立“县署-北极宫”南北轴线,后于轴线上建鼓楼与南山遥相呼应,清时保护有续,增修学宫、文昌阁,终成“鼓楼居中、南对南山、北望玉屏与正屏”的天阙格局;浙江兰溪诸葛村,建村之初大公堂与钟池南北相邻,后辐延八条巷道以合卦位,明代绕钟池新建丞相祠堂、雍睦堂,渐成以钟池为核心的九宫八卦格局,传承至今;陕西富平斩城,明时建南北大街、带温门、钟楼等,北与频山相直、南与荆山原相对,明末清初沿用旧格局并增修通济桥以接续南北轴线,进一步丰盈十字格局。凡此等等,皆具启发。本期栏目从诸多案例中遴选北京、山东曲阜、河南光山、江西大庾、江苏苏州,对“守正开新”的传统实践展开进一步阐释。
▲ 密云新旧城图 [引自民国三年(1914年)《密云县志》]
▲ 城池图 [引自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富平县志稿》]
北京,“天下首善”,历经辽金元明清之营建,终成“都市计划之无比杰作”。元大都初构中轴贯穿齐政楼、中心阁、大内宫阙;明沿用前代中轴并迁钟鼓楼于其上,宫外正中堆筑万岁山“巍然耸峙”,“山之前曰万岁门……再南过北上门为紫禁城之元武门”,拓南城时“与正阳门永定门直对”,布局礼制尊龙凯时以壮中轴;清袭明之格局,于景山上建绮望楼,可登临远眺,尽览都城全貌。累代接续而成的南北中轴,完整体现了中国都城独特的礼仪秩序与规划思想。时至今日,北京城市尊龙凯时向新城沿伸此轴,并于轴上布局国家标志性尊龙凯时和公共空间,构建起首都壮美秩序。
▲ 京师生春示意图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徐扬]
▲ 北京中轴线鸟瞰 (图片来源:吕舟——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价值的思考和申遗路径讨论)
山东曲阜,鲁国故都、孔子故里。两周于商奄都旧址上营鲁都、孔子旧居基础上建孔庙;两汉时城池虽缩至西南角,然“立碑于庙”“造立礼器”,保护并不断扩增孔庙;宋时迁县于东面仙源城,仍与旧址“迤逦相属”;至明中期“移县城卫庙”,于鲁都西南隅筑新城,以祭孔空间为基确立城市格局,孔林虽位城外,但其南门与城内孔庙、孔府东墙垂直相接,初构神道;清时为壮此神道,于至圣林门之南添建“万古长春”坊和两侧碑亭,并栽植桧柏数百株。曲阜秉承“即其迹求其心”理念,累代形成以“三孔”为核心的南北轴线格局,昭显致古圣贤之思,正所谓“虽一邑之地,为天下所瞻”。
▲ 曲阜历史格局要素在现代地形中的分布示意
河南光山,周弦故国。设县以来,代有更迭,明初重建,至嘉靖时筑方城,始见十字大街与四门相接的格局。清时建文、武庙东西相望,以壮形势,贯通城内外南北大街,强化十字格局。又南出文德门,扩建南关新城,接续南北轴线延拓地轴,“延亘三里,南抵平桥”。出平桥后,进一步优化空间序列,设置岳王庙、遇仙桥、朝阳寺等一系列标志点,直抵城南官渡河处设置大观楼(亦称望水楼),其上凭眺,纳山河城池为一体,新旧两城以及城外山水环境尽收眼底。
▲ 街市图 [引自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光山县志》]
江西大庾,庾岭南来第一州。城创于宋,章江自西而南,旋若圆规,城因之。元时大水入西门,从东门出,城遂分为二。水北为旧城,累代营建衙署、府学、书院、文成公祠这一南北轴线,经北门外朝天桥,与玉枕山、金莲山之天阙相直。水南为新城,明时因袭水南旧址而建,与旧城“夹江而峙”,二者以横浦桥相连。新城内设府城隍庙,增建分府署、县城隍庙,培新城东西轴,重修康王庙,北跨章江直迎阳桥、寅宝桥,南出梅山门,立新城南北轴。新旧二城南北双轴并置,自此形成了“两城比立,一水中分”的空间格局。
▲ 新老两城图 [引自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大庾县志》]
江苏苏州,阖闾故城、江南都会。历战乱“唐世遗迹殆尽”,吴越国钱氏“修旧图新,百堵皆作,竭其力以趋之,唯恐不及”,移建北寺(报恩寺)、重建开元寺(瑞光寺)、于六经阁旧址上修建御书阁,遂成“郡之内外,胜刹相望”之象;而后“好治林圃”,造园之风兴盛,修沧浪亭、南园、东庄等;于南园之隅立府学,首创苏州书院园林,宋时终塑“众流贯州,吐吸震泽”“楼阁相望,飞杠如虹,栉比棋布”的城市格局。元明清因袭宋之格局,与宋《平江府图》相比,城厢范围、形状、格局、道路骨架与河流走向大体未变。苏州城市格局保护传承秉持“培城市风尚,育秀美山川”之思想,对后世极具资鉴意义,《吴郡图经续记》中赞曰“智者创于前,能者踵于后”。
▲ 宋《平江府图》与清苏州府城图之对比 [左图引自南宋绍定二年( 1229年)平江府城石碑,右图引自清乾隆十三年( 1748年)《苏州府志》]
总之,山水人文空间格局是中国本土规划中极具智慧的创造,“守正开新”作为其保护传承的一种重要理念,强调守护文化根基、保护传统格局,并结合时代变化营建整体协同的新格局,开创新境界。新时代,城乡规划尊龙凯时要“怀永图者缓急效”之心,切实认识到城乡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历史格局营建智慧,保护现有城乡格局及遗存,接续历史山水秩序,布局重要文化空间,用永续的意识结合实际进行空间管控,逐渐完善、充实这一空间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继承中创造,使中国根脉“永续新枝”,进而弘扬本土规划之文化精神。
主持:王树声
图文
高 元 西安尊龙凯时科技大学尊龙凯时学院 副教授
王树声 西安尊龙凯时科技大学尊龙凯时学院 教授(通信作者)
李小龙 西安尊龙凯时科技大学尊龙凯时学院 副教授
牛昊蓉 西安尊龙凯时科技大学尊龙凯时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D1100904)资助。
来源:城市规划(chengshiguihuazazhi)